至诚源自法之正义 业精始于品质卓越

法律咨询:400-779-9966

说民事

您当前的位置是: 首页 > 律师说法 > 说民事

说民事
疯狂的教育之校园欺凌行为的本质思考--徐晓峰律师
发布时间: 2017-06-16来源: 东友头条号 浏览:
 
一、请不要把问题归结于孩子。
       面对校园欺凌,有些人把症结归根于品行恶劣的坏学生们,认为没有那些坏学生,就没有欺凌事件的发生。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地思考一番,就会发现这一观点的矛盾。

      依照“有坏学生就有欺凌行为”的理论逻辑,在现实层面上可以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:“坏学生”们发自内心地认同他们所实施的行为,和“坏学生”们没有阻碍地实施了该行为。这里就产生了两点疑问:

第一,当这些“坏学生”在实施行为之前,他们自己是不是已经清晰明确地认识到他们所实施行为的性质?有没有人曾经告诉过、教育过他们哪些行为有益可以做、哪些行为有害不能做?试想如果有人早早告诉他们欺凌行为严重危害社会安全,不应当去做,做了会受到法律制裁,那他们之间又有几个还会去做?其实许多孩子在实施行为时自己都不清楚自己错了,甚至自己深陷囹圄时都不清楚自己到底“坏”在哪里,这样的案例现实之中比比皆是。

第二,当“坏学生”实施欺凌行为的时候,为什么没有人出面制止?为什么在事发现场附近的其他学生没有制止?为什么管理学生的老师们也没有制止?如果当时有人及时出现并制止,这些“坏孩子”继续实施行为的可能性又有多大?当孩子在实施行为时,缺少必要的管理和约束,欺凌现象的发生就不可避免。“坏学生”的品行恶劣只是欺凌现象产生的表象,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在孩子品德教育和行为监管方面的缺失。

二、仅靠制度很难遏制校园欺凌。
       进一步,有人把欺凌事件又归结为教育管理制度的缺失,缺少对于老师的约束和管理。但其实,包括法律和教育部的相关规章在内,我国早早就已经相继出台和完善了杜绝校园欺凌、保护学生安全的相关制度,这些法律和规定已经从各个方面,全面保护了学生在校园接受教育的过程中,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。然而制度归制度、执行是执行,现实中作为教师的直接管理结构——学校,往往也不能尽到足够的监督和管理责任,对老师行为的默许、放任、袒护、隐瞒已经不是个例。看似完备的制度,在校方挖空心思、试图保住学校形象和声誉的过程中,实际已经演变成废纸一张。

三、请打破冷漠,让欺凌从这个世界上消失
       说到此,到底是什么才是校园欺凌产生的根源呢?校园欺凌的本质又到底是什么呢?

      笔者认为,校园欺凌产生的根源其实来源于大多数民众对于“事不关己,高高挂起”和“合群”价值观的认同。这种价值观十分恐怖,因为这种价值观,所以有了“他家长都不管,我管什么”的班主任;因为这种价值观,所以有了“他班主任都不管,我操什么心”的邻班老师;也因为这种价值观,所以有了“其他人都没站出来,我站出来干什么”的围观同学;因为周边所有人的沉默,最终有了“都没有人制止我,我可以为所欲为”的坏学生。

      其实这种价值观不仅存在于学校和教室里,也存在于办公室、公司、甚至是我们每个人的家庭中,存在于各个角落。我们平时不得不察言观色、随波逐流,什么事别人说了我跟着说,别人没说的我也不说。欺凌的本质是其实是这样的价值观所衍生的冷漠氛围,在这个氛围面前,法律也许都无能为力。不仅是被侵害的学生,包括不作为的老师,实施侵害行为的坏学生们,其实都是被这个氛围所吞噬的牺牲品。

      让校园欺凌从这个社会消失,需要全社会每个人的勇气和努力,面对校园欺凌,所有家长、老师、同学都应该勇敢地站出来进行制止,不管是否与自己的利益有关,不管有没有别人的参与和反对。这个社会需要勇士和奇迹。